English

热爱祖国 播洒母爱珍爱家庭 崇尚科学

——首届“中国十大杰出母亲”候选人事迹简介
2001-02-13 来源: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共36人,按姓氏笔顺排列)

饱含母爱的代理妈妈

于英,46岁,汉族,大学文化,吉林省长春市公安局纪检组副组长,三级警监警衔。她长期在公安战线担任领导工作,泼辣干练,业绩卓著,清正廉洁,口碑极佳。在家中,她对父母孝敬关怀,与丈夫互敬互爱,对子女爱而不溺,严格要求,特别注重培养他们的独立生活能力。她还把母爱洒向贫困家庭的孩子,做了因父逝母病而面临辍学危险的小学生马楠的代理妈妈,不仅负担起马楠的全部生活和学习费用,而且多方关怀精心教育马楠,使之成为一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一位知识母亲的答卷

文筱萍,52岁,汉族,中共党员,大专文化,四川省攀枝花市攀钢公司教育处实验学校中学高级教师。因“文革”她没能进入大学,但她发奋自学英语,在37岁时获得全国外语统考第三名,取得翻译资格。在她的教育和鼓励下,两个儿子分别考上清华大学和浙江大学。在长子考上了哈佛大学商学院的博士班后,她教育儿子不忘祖国,特意给儿子寄去《清明上河图》,题签“四年还我上河图”,教子牢记报国心。在教学中她也是爱生如子,从生活上、学习上给学生真挚的关怀,被学生称为“妈妈老师”。她被四川省评为“百佳母亲”。

英雄母亲的风范

王立琼,51岁,汉族,海南省琼山市东山镇个体经营者,“新时期英雄战士”李向群之母。她和丈夫李德清经商办企业发家致富之后,热心公益事业,乐为邻里排忧,而在家中依然勤俭节约,严格教子。1998年8月,她的幼子李向群在长江抗洪前线牺牲后,她支持丈夫赶到儿子牺牲的地方投入抗洪抢险战斗,为刚在“火线”入了党的儿子交上党费,并把当地人民捐给他们的慰问金转赠给灾区人民和家乡的“向群小学”。李德清当选为琼山市政协副主席后,王立琼独自操起了个体经营的生意,继续为国家作贡献、向邻里献爱心。

用慈母之爱哺育下一代

卢敏,53岁,汉族,中共党员,新疆建设兵团中学高级教师。她连续20年荣获团场优秀教师、教育标兵、优秀党员等多种荣誉称号。在教学中,她以慈母般的爱心培育学生,耐心细致地帮助后进生。她所带的几届学生在联考中都获得优秀的成绩,她的学生有的考取了研究生、博士后,有的当上了企业的团长、厂长、营长等领导职务,还有20多人成了教育系统的新秀。她的两个女儿也都考上了大学。学生们都说卢老师是我们的恩师,也是我们的妈妈。

她最珍爱孩子们的奖状和奖章

石秀珍,66岁,汉族,贵州省平坝县糕点厂退休工人。她十分疼爱自己含辛茹苦抚养长大的三个儿子。但当国家需要的时候,她却把他们一一送到了艰苦斗争的第一线。1979年,21岁的大儿子许祖明参军去了西南边疆前线,三年后捧回一大堆嘉奖令。1985年,20岁的二儿子许祖华当上了人民警察,后在“打拐”斗争中受伤牺牲,被追认为革命烈士。1989年,20岁的小儿子许祖荣又成为公安战线的一员,荣获全国“特级优秀人民警察”等称号。

不断追求科学育子的新型母亲

许欣,48岁,汉族,大学文化,吉林省白山市委党校学员工作处处长,中文系副教授。作为一个母亲,许欣用“抓早、促学、树标、鼓励”的科学态度和细致的方法培养了两个优秀的女儿,即较早地开发了她们的智力,在学习的道路上督促她们勤学好问,并不断为她们树起学习的标榜,使她们有进取的目标,女儿取得成绩时不忘给予必要的奖励,鼓舞她们不断攀登。女儿长大成人面对工作和对象问题时,许欣在尊重女儿选择的同时也不忘教导女儿着眼未来。如今两位女儿都已成家立业,过着幸福的生活。

伟大的母爱育英雄

杨友秀,78岁,汉族,湖南省湘阴县南湖州镇农民,“抗洪英雄”高建成的母亲。她20年如一日服侍关怀瘫痪在床的二嫂,使其最终站了起来;她自己带着七个子女,又把残疾邻居的两个孩子抚养成人。英雄高建成自幼受到母亲高尚品格的无声滋润,他曾说“是娘培养了我许多优秀品德”。高建成牺牲后,高妈妈不顾自身高龄和天气酷热,带着自家生产的农副产品、自费购买的衣衫,到抗洪第一线慰问战士,向灾区捐款2万元,并叮嘱参加抗洪的三儿子:“水不退不要回来!”

深受爱戴的兵妈妈

杨凤玲,48岁,汉族,湖北省监利县民政局双拥办公室副主任。1990年和1996年,她克服自家养猪场缺少劳动力的困难,支持两个儿子参了军,从此她的那颗母亲的心也飞到了部队。她不仅关心自己的儿子,而且关心更多的战士。多年来,受到她直接资助的军属户、退伍军人家庭有387户。1994年,她发动组织了全国农村第一个“军属互助会”。她自备食品带领军属到抗洪第一线慰问子弟兵。她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三八”红旗手,是战士们心中的兵妈妈。

满腔真情育英雄

杨小霞,47岁,汉族,广东省阳江市卫生防疫站医生,“模范退伍军人”霍建敏之母。有着上山下乡经历的杨小霞坚信“爱孩子,就要让他在困境中成长”。她教育小建敏“只要对国家对人民有利的事,就要放手去做,哪怕付出生命的代价!”建敏参军后有思想波动时,她和丈夫亲自到部队去做儿子的工作。建敏捧着多种荣誉复员后对所安排的工作不满时,她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开导儿子,使儿子积极健康向上。建敏在与歹徒搏斗中牺牲后,她忍受着巨大的悲痛,把她的另一个儿子送上了公安战线,并多次拿出自己的积蓄捐赠希望工程。

子弟兵的母亲

庄印芳,71岁,汉族,江苏省邳州市运河镇李口村人,中共党员,个体工商户。庄印芳反对重男轻女,在当时重男轻女封建思想严重的农村,年轻时代的庄印芳顶着重重压力,只要了一个女孩。她含辛茹苦把自己的独生女儿培养成为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大学生。后来又把女儿送进了部队。她从16岁开始拥军直到现在50多年痴心不改,用她的话说,解放前,解放军打到哪里,我就拥军到哪里;解放后,解放军驻到哪里,就拥军到哪里。至今,她跑遍了半个中国。去年她一次就捐款70万元,给由她担任名誉指导员的7个连队各存10万元,留着给战士发立功奖。至今已拥军200多万元,被誉为“子弟兵的母亲”。

注重素质探索家教规律的好母亲

李晓凡,45岁,汉族,大学文化,哈尔滨市卫生学校副校长。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她不仅桃李遍地,而且成功地把自己的儿子王根培养成为名字刻上“中国少年榜”石碑的优秀少年。她在王根出生36天时即考入哈尔滨师大教育系本科函授班学习,将现代教育理念运用于孩子的早期智力开发,结合其不同年龄段的特点进行素质教育,并特别注重言传身教。她又结合培养王根成才的经验,撰写了大量关于家庭教育的优秀论文,以实际行动推进家庭教育事业的发展。

母亲托起光彩的寒星

李翠华,49岁,汉族,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制药厂工人,是人们异口同声赞扬的好母亲。她硬是用母爱的力量把患有先天性骨骼异化症的女儿寒星从死神手里夺回来,又为双腿重度残疾的女儿办了“家庭课堂”,使女儿以优异的成绩完成了小学、初中、高中的学业并获取了大专毕业证书,帮助女儿办起小卖店,支撑家庭生活。在母亲的谆谆教导下,女儿寒星开设了“心灵之旅”公益热线电话和信箱,为那些遇到挫折困难的人答疑解惑,并根据亲身经历,撰写出版了20万字的自传体报告文学《我是寒星》,被内蒙古党委、政府先后命名为“精神文明标兵”、“自强模范”等称号。她说,是母亲使她成为生活的强者。

育瘫痪儿子为志坚少年的不凡母亲

李晓玲,43岁,汉族,财政部预算司中央处处长。孩子高烧导致的瘫痪给李晓玲沉重的打击,但她并没有被这突如其来的厄运击垮,“女人本弱,为母则强”。身为母亲的她曾多少次背着儿子在风雨中往返于家和医院之间;曾多少次放弃了组织上提供的出国考察学习深造的机会。她小心翼翼的抚养和照顾孩子,教儿子认字,教他如何做人,把儿子成长经历的每一天都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从未间断。在她的细心教育下,儿子成长为一名身残志坚的优秀少年。与此同时,她还严格严求自己,利用双休日攻读研究生课程。李晓玲是一位坚强的女性,一位值得尊敬的母亲!

播洒母爱遍人间

刘金鱼,72岁,汉族,河北省涉县西戌镇西戌村党支部书记。她是全国和省劳动模范、拥军模范、“三八”红旗手。她精心培育了四个优秀儿女,其中大儿子曾被评为全国十佳“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她资助周围的穷孩子学习成才,捐资建起了当地水平较高的中学,被授予“捐资助教模范”称号。她是“人民子弟兵的母亲”,出资创办拥军医院,为残废军人办理养老保险,并设立了全国第一个“优秀军人奖励基金”。

科学育子的女企业家

刘素敏,52岁,汉族,大学,安徽省文王酿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她把一个濒临倒闭的国有小厂,发展成年创利税近4000万元的中型企业,先后被评为省地劳动模范、江淮女杰和全国“三八”红旗手。她以端正一个“爱”字、树立一个“强”字、确信一个“能”字、着眼一个“抓”字、突出一个“严”字、落实一个“细”字、坚持一个“恒”字、体现一个“善”字的科学母爱观,培养两个孩子成才。她的孩子一个在东南大学攻读硕士学位,一个是中国科技大学的高材生。

土家山寨为国育子的母亲榜样

向世琼,48岁,土家族,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人。她12岁时父母双亡,特殊的家境造就了她勤劳、节俭、自强的品格。她是山寨致富的带头人,也是教子成才的楷模。由于自己文化低,她决心送两个孩子读书。学校远她就花钱让孩子寄读。由于过度劳累她病倒了,为了让孩子上学她拒绝用药,还卖掉了家具,终于让两个孩子读完了高中和中专。为回报国家她送儿子入伍,儿子多次被评为“训练标兵”和“优秀士兵”。不幸的是儿子在一次执行任务中牺牲了。她把部队给的部分慰问金和抚恤金捐给了学校用于助学。山寨人亲切地称她为母亲的榜样。

一位成功的园丁和母亲

邱莲佳,49岁,汉族,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地区昭平县幼儿园党支部书记。作为教育工作者,她曾被评为地区“专业技术拔尖人才”、“自治区特级教师”。作为幼儿园负责人,她的幼儿园先后被评为县及地区的“文明单位”、“先进单位”。作为两个孩子的母亲,她自孩子呀呀学语时起就以他们为“试验田”进行学前教育,并从中探索学前教育的普遍规律指导实践。她的两个孩子自上小学起,不仅学习成绩优秀,而且兴趣广泛、全面发展,现均已大学毕业成为国家的有用之才。

春晖

危春琴,65岁,汉族,福建省邵武市饲料公司退休干部。她几十年如一日做好事,献爱心,是人们公认的活雷锋。她热情帮助无家可归的孤儿,亲切呵护遇到困难的插队知青。她挽救失足青年30多人,成功地为大龄青年喜搭鹊桥60对。她的六个子女受到她潜移默化的影响和言传身教的启发,都已成了国家有用之才。在盛行“不学ABC照样干革命”的年代,她告诉大女儿“学了ABC更好干革命”,在母亲的教导下,大女儿后来得以赴美留学。

雪山慈母

次仁卓嘎,44岁,藏族,大专文化,西藏加查县安绕镇小学高级教师。她在23年的教学实践中,探索出一套小学语文教学及班主任工作的科学方法,始终把所有学生当作自己的儿女一样疼爱,学生们亲切地称她“阿妈妮妮”。她在丈夫去世后撑起虚弱的身体,带着两个幼小的孩子看望生病的学生、跟学生谈心,还让自己的孩子跟学生一起晨跑、听课。孩子们自幼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一直成绩优秀。她无私资助的许多农牧民子女都说:“是阿妈妮妮给了我今天的一切!”

危重病母爱子歌

苏杭,53岁,汉族,30岁考入大学,34岁步入文坛。她是一个被大病袭倒在床的人,她以危重病人之身发出“超越健康人”的誓言。她以知识母亲的理性与悟性,领女儿学做人,她深信“家长一两的身教胜于一吨的言教”。和生命抢时间的她躺着、跪着、趴着坚持写作,有十余篇作品获国家级、省市级奖。她对女儿从幼儿园时“我有一双小小手”劳动观念教育起,小学、中学都以既富有哲理又美丽的语言引导女儿深谙世理。女儿多次被评为市级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高中入了党,被保送南开大学。

自强不息的母亲

陈永平,45岁,汉族,研究生,重庆垫江县广播电视局局长。儿子开始读小学时,只有小学文化的陈永平开始了艰难的进修学习。历经十几个寒暑完成了从初中到大学的学业,还考取了省委党校的研究生。随着文化素质的提高,她由丝厂女工逐步成长为厂工会干部、县桑蚕局工会副主席、高安区副区长、县民政局副局长、县广电局局长。她关爱丈夫及家人,注重子女教育,营造了良好的家庭氛围。她的一子一女由于受到母亲的言传身教,先后考入重点大学,成为品学兼优的大学生。

一位女警官的母爱观

陈雪香,39岁,汉族,中共党员,大专文化,毕业于甘肃省人民警察学校。22年来一直奋战在公安工作第一线,先后被评为“巾帼建功”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她除对事业有执着的追求外,对家庭也有着很强的责任心。为替父母分忧将上中学的小弟抚养到大学毕业。她很重视对女儿的教育,经常给女儿讲做人的道理,培养女儿自幼就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锻炼自立能力。在她的身教和言教下,女儿在德、智、体各方面均表现优良,在全区中学统考中名列前茅。

优秀园丁育女杰

汪秋英,56岁,汉族,福州师范毕业,中国女子足球队队长孙雯的母亲。她的荣获“世界足球小姐”、“女足世界杯最佳运动员和最佳射手”、“2000年悉尼奥运会女足最佳射手”的女儿,在报上撰文时说:“我的母亲是一位不平凡的女性,她性格中的果断、爽直和坚强毅力,都潜移默化影响了我。”汪秋英无论在学校任教还是在社区工作,都积极进取、尽职尽责,并荣获上海市优秀园丁的称号。她教育孙雯做人要做诚实的人,做事要做到锲而不舍。既要踢好足球又要在文化学习中名列前茅。孙雯终于成为具有大学文化水平的运动员。

为儿子撑起生命的蓝天

沈利萍,43岁,汉族,中共党员,大学学历,宁夏书画院职业画家,二级美术师。1993年在一次空难中12岁的儿子双下肢截瘫,丈夫也身受重伤。在她的启发鼓励下儿子战胜了自我,借助双拐重新站起来,在病床上自学了初、高中的课程,掌握了中英文打字技术和微机编程,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挪威菲尤尔红十字挪迪克世界联合学院,并以出色的表现赢得了师生的赞誉。沈利萍自己也在困境中坚持创作,十几幅作品入选国内外画展,并获国内外多次奖项。她为儿子撑起了生命的蓝天,也为人们树立了母亲成功的典范。

冠军母亲的情怀

张美瑛,45岁,汉族,河南省焦作市天安集团工人,第27届奥运会跆拳道女子67公斤级冠军陈中之母。她年轻时喜爱体育事业,擅长篮球运动,曾是工厂女篮队的主力。女儿陈中出生后,她有计划地激发女儿对体育运动的兴趣,自陈中8岁起,就坚持风雨无阻地陪同女儿到体校接受训练。1995年,13岁的陈中被选作国家跆拳道队员,她与丈夫以各种方式关心和鼓舞着女儿,为女儿的成才报国表现出殷殷之心。

令儿子自豪的母亲

和继华,50岁,纳西族,云南丽江拉市乡自然村人。她积极学习、利用和传播科学技术,带动全乡全村走上了脱贫致富之路,被评选为全国和云南省劳动模范。和继华以艰辛的劳作和坚毅的品格,供养三个儿子读完大学,又鼓励他们全力报效祖国。现在他的三个儿子分别担任云南民族报社记者、广东顺德陶瓷机械有限公司技术主管、北京国际交换系统有限公司网络方案部销售经理,都作出了突出成绩,并获得杰出青年、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她的大儿子在受到夸赞时说:“我自豪,因为我的背后站着一位母亲!”

身残志高爱女有方的母亲

赵定军,49岁,汉族,出生于云南昆明市,她自2岁患小儿麻痹症,只依靠拐杖行走。她的女儿也自幼患多种疾病。这位残疾母亲顽强地与病魔抗争,用九年的锻炼使女儿摆脱了血小板减少症和“口齿不清”的缺陷,最终以健壮的体魄和优异的成绩考入北京四中,又考上了北京大学医学部。她自己也经过了七年的自学考取了学历,成为一名记者和编辑。她的《妈妈的心有多高》一书被中央和地方的数十家媒体连载连播,被评为北京市优秀作品一等奖。她被吸收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用知识和智慧构建孩子健康成长的摇篮

赵燕燕,40岁,汉族,博士生,河北省职工医学院药理教研室副教授。儿子王飞三岁时,她的丈夫出国做驻外使馆的外交官,她对儿子负起了父亲和母亲的双重责任。她详细记录儿子的成长过程,进行阶段性总结和针对性教育,不仅注重给孩子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更加注重教会孩子怎样做人。现在13岁的王飞,其书法作品已多次在市、省、全国和国际青少年书法大赛中获一等奖或金奖,并能进行英语笔译和简单口语交流,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托浮航船的母爱之河

侯俊荣,65岁,汉族,辽宁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红帽子乡两家子村一位普通农家妇女。她没有读过书,却决心要供六个子女都上大学。当时她当教师的丈夫每月工资还不足20元!为了实现这个梦,夏天她头顶烈日到草甸子上打草,冬天她冒着刺骨寒风到山上搂柴,后来又搭棚舍、拌饲料养起了小鸡。母亲一点一滴的心血汗水汇成了一条托浮航船的爱之河。自1978年起,她的六个子女分别考取了北京大学、东北工学院、北京工业学院等大专院校,都已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材。

力求与孩子共同成长的现代母亲

聂小华,38岁,汉族,硕士,中央电视台主任编辑。作为孩子第一任老师的母亲,聂小华对孩子的关爱和循循善诱是全面科学和平等的。她对孩子的关爱不是简单的呵护,而是注重孩子的素质教育,教给他如何面对困难,正确认识自己和别人。聂小华还注重在实践中不断丰富自己,提高自身素质,以积累经验教育孩子,与孩子交流,使家庭与工作积极地互动起来,成为一个事业有成的知识女性。

朴实而博大的母爱

唐启秀,53岁,汉族,吉林省通化市二道中心市场经理。1992年,丧夫的唐启秀与丧妻的张文组成了新的五口之家。唐启秀特别注重用爱温暖张文的两个失去母亲的儿子的心。她拿出自己的积蓄,帮大儿子解决结婚住房,又帮二儿媳解决工作问题。大儿媳产后病逝,她为照顾残疾孙子而提前退休,省吃俭用为孙子治病。她以朴实而博大的母爱,营造了一个和睦温暖的家,传播了美好的道德情操。

为孤儿组建温暖家庭的“村妈妈”

晋朝荣,42岁,汉族,大专文化,天津SOS儿童村妈妈。1988年她不顾家人亲朋的阻拦,辞去技术工作到SOS村做了一名母亲。13年来她先后抚养了15个孩子。她培养孩子多方面的兴趣,开发孩子的智力,让孩子学到一技之长,为孩子走向社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现已有5个孩子参加了工作,有的在国外进行培训,有的参军,有的成了优秀的木琴演奏员,参加了国内重大演出。她的家庭连续7年被评为儿童村优秀家庭,她自己获得天津市“三八红旗手”、市劳动模范等称号和国际SOS儿童村戒指奖。

风雨路上的无私母爱

程华,47岁,汉族,江西省南昌邮区中心局医院主治医师。她的儿子彭声伟,两岁时因患视网膜炎而失明,而在他18岁时,不仅成为一名优秀的残疾人钢琴、电子琴演奏员,而且以优异成绩考取了长春大学。儿子的成才之路浇铸着母亲的心血和汗水。多少酷暑严寒,程华顶着烈日,冒着风霜雨雪,牵着儿子的手去盲童学校读书,请音乐老师教琴。她激发了儿子生活的勇气和刻苦的精神。她不仅教育很成功,也是一位在事业上成功的好产科医生、医务先进工作者。去年十月她被评为首届江西“十大杰出母亲”。

坚强的母亲哺育坚强的儿子

嵇容珍,49岁,汉族,是扎根农村的上海知青。她的人生道路坎坷曲折,青年丧夫,中年下岗,含辛茹苦把儿子抚养成人。她把儿子嵇琪送到部队,让他在“硬骨头军连”接受锻炼。可是,儿子在部队检查出身患晚期脑癌,但他坚持参加抗洪决战,被誉为“硬骨头战士”。年近半百本有权安享晚年的嵇容珍面对身患绝症的儿子,想到的却是不增加部队和国家的负担,在经济十分困难的情况下,自己借钱支付儿子的医药费。她坚持不让部队派人护理儿子,毅然用自己柔弱多病之躯担负起护理和生活的全部重担。部队党委作出决定,开展向“硬骨头战士”嵇琪、伟大母亲嵇容珍的学习活动。

孩子的成就,是母亲用心血浇灌的

窦中兰,48岁,汉族,北京市密云县冯家峪镇蚂螂峪村社员,一位普通的农家妇女。她以自己坚韧、正直、乐观的态度从死神手中夺回了丈夫的生命,就在窦中兰与丈夫一起同死神抗挣的同时,她仍坚毅地履行着母亲的崇高职责,用自己的慈母之爱鼓励儿子认真学习,在她的影响下,儿子的学习成绩始终名列前茅,并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北京大学,去年6月又以优异的成绩被美国斯坦福大学录取。所以说,孩子的成就是母亲用心血浇灌出来的。

言传身教育子成才

雷运姣,48岁,汉族,湖南省祁阳县一中德育辅导员。改革开放初期,她开办了祁阳县第一家个体缝衣摊点,生意很快红火起来。作为母亲,她十分注重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教学的需要。在教育孩子过程中她非常重视早期教育和言传身教,引导儿女走上了成功之路。子女俱已成才之后,她以46岁的年龄毅然弃商求学入读初中,藉以弥补幼年辍学带来的遗憾。1999年被祁阳一中录取入读高中后,她还配合学校开办了“雷大姐开心屋”,激发莘莘学子。并自费到省内60多所学校义务讲演,成为湖南省家庭教育先进工作者。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